九江市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践行大食物观 做好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新篇章

浏览量:1294    发布时间:2024-11-29

  2022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树立大食物观作了全面系统的重要论述,生动地提出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海洋渔业发展时进一步指出,把远海深海养殖搞起来,把渔业“种子工作”这一篇文章做精做好,对我们的粮食安全可以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从“缺了哪样也不行”到“很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体现了大食物观精神要义的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渔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印发实施,对发挥渔业在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中的作用,做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渔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大食物观的重要意义,坚决扛起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光荣使命。




一、准确把握渔业践行大食物观的意义


  一是完善食物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水产品是重要的农产品,也是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我国水产品产量连续30多年居世界首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为国民提供了约1/3的动物蛋白。同时,水产养殖饲料转化率较高,生产过程不与人争水、不与粮争地,可以说是既健康又经济,保障动物蛋白供应又快又好。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民消费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渔业生产是践行大食物观,建立完善国家食物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11


  二是破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受到多方面的挤压,与“十三五”初期相比,2023年全国淡水网箱、围栏等大水面养殖面积减少90%以上,部分近海网箱养殖也被清退。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尚未根本性扭转,捕捞产业空间也受限。根据专家测算,2035年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比2023年全国表观消费量多约1450万吨,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背景下,践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三是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食物观强调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意味着要充分利用各种水域资源,包括淡水、海水、盐碱水等,必须要依靠科技支撑和产业升级来实现资源利用的空间拓展和效率提升,这与推进渔业现代化的方向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践行大食物观,发展深远海养殖、设施渔业等现代渔业生产方式,提升渔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加快推动渔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二、准确把握渔业践行大食物观的原则


  一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渔业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生态保护这个大前提,要清醒的意识到我们产业还存在生产方式粗放、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要下大力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压减高密度、高污染、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的生产方式,发展资源节约、种养结合、立体生态、环境友好的生产模式,实现生产和生态的和谐统一。捕捞业也要坚持“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目标导向,从捕捞强度控制和产出控制双向发力,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是以资源开发拓展为途径。目前我国内陆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域面积3.1亿亩,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宜渔水域面积广阔。要坚持宜渔则渔,更好地向江河湖海进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在提升产业价值链上做文章下功夫。要以大水面为重点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科学有序发展内陆大水面增养殖,稳定近海养殖,推进深远海养殖。统筹推进盐碱地、宜渔稻田等其他宜渔空间开发,提高综合生产效益。要拓展渔业多种功能,丰富渔业产业形态,提升现代化水平,打造全产业链,创造更大增值增效增收空间。

22


  三是以统筹形成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战略支撑,加强新技术新装备研发推广,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健全科研体系,强化技术服务,加快培育新业态,形成渔业新质生产力。同时要巩固传统产业基础地位,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提高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传统产业素质和管理效率提高。



三、准确把握渔业践行大食物观的重点任务


  面向丰富的江河湖海资源,渔业践行大食物观,重点要从“强养殖、稳捕捞、拓空间”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强养殖。一是以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证为抓手,稳定水产养殖面积。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快发放养殖证,推动建立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好养殖空间和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持续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集中推广一批成熟、先进、适用的养殖模式,培育一批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三是推进种业振兴和设施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态环保网箱等设施渔业,大力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加大优良品种选育、机械装备研发、实用技术攻关力度,提高单位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3


  第二,稳捕捞。一是调整优化国内捕捞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各项休禁渔制度,引导发展资源友好型捕捞,减少拖网等资源破坏性大的作业方式。强化渔业资源总量管理,适度扩大海洋伏季休渔专项特许捕捞范围。加大渔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高质量发展远洋渔业。着力培养远洋渔业高水平科研和国际履约人才,加快推进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推动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提档升级,提升远洋渔业软硬实力。加强远洋渔业外籍船员管理和服务,不断优化远洋渔业履约评估制度,坚持开展公海自主休渔和转载监管,“零容忍”打击非法捕捞。
  第三,拓空间。一是拓展发展空间。创新生产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利用好湖泊、水库、河流水面资源,发展生态环保网箱养殖,分类实施增殖生产,创新经营机制,强化监管保障。加强规划设计和试点示范,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积极推进大型桁架式网箱和养殖工船试点。统筹推进其他宜渔空间开发,科学有序推进内陆大水面生态渔业、稻田综合种养、盐碱地水产养殖。二是拓展价值空间。加强水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渔业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产业素质和行业效益。以加工流通和休闲渔业为引领,促进产业相互渗透和交叉重组,挖掘渔业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积极推荐和引导消费水产品,大力发展水产品预制菜,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优势水产品出口,适度增加水产品进口,调剂国内市场水产品品种余缺。